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1、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已成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优质高校录取是否公平,常常更为家长关心。从媒体的报道看,江苏家长之所以认为调配名额不公,也并不是担心孩子没学上,而是担心本省本来就很低的一本录取率,进一步降低。
2、这一澄清信息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许多家长和学生担心招生名额的减少可能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影响录取结果。但教育部的统一调配计划旨在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公平公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招生计划的调整也反映江苏湖北高考录取名额调出了教育部门对社会需求和教育资源的考量。
3、这从侧面说明江苏湖北高考录取名额调出了江苏高考的严峻形式。其实所谓的抗议,是表达的对于北京、上海这样享有教育特权的地方的一种不满。北京和上海的本本二率远高于江苏,却没有将指标划分到中西部地区,这势必会影响到教育公平。其实此事件的根源由来已久。
4、然而,虽然争议有所缓和,但“江苏减招”事件仍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人质疑政策发布的时间选择和名额数量问题。时间上,政策发布在高考前一个月,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数量上,江苏省一次性调出的名额太多,导致民众的反应剧烈。对于减招政策本身,江苏湖北高考录取名额调出我们应持理解态度。
江苏高考减招,调出38000个招生计划到中西北省份
高考临近江苏湖北高考录取名额调出,考生和家长们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然而,一则关于“跨省生源计划调控”的消息,让部分考生和家长感到不安。据悉,包括江苏、湖北等12省份将向10个中西部省份调出16万招生计划,其中江苏和湖北各调出8万个。这一消息在高考前掀起了风暴。江苏考生们纷纷表示不解和不满。
两地家长反对的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早在2008年就已实行。今年引发两地强烈抗议,是因为两省调出的人数过多。根据今年的方案,12个参加调控计划的省份总共外调16万人,湖北省调出40000人,江苏省调出38000人,两省几乎占了总计划的一半。
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生源计划总数为16万,其中湖北省调出最多,达4万;江苏其次,达8万。
江苏高考减招是指江苏省在高考招生名额上进行的减少。这一政策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江苏湖北高考录取名额调出: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江苏省内的高校数量有限,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对招生名额进行调整。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东西部“高考鸿沟”显而易见。无论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这种现象都亟待改变。所以才有了教育部的“协作计划”,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拿出一些招生指标“支援”西部省份。
针对部分高考学生家长的诉求,沈健表示,江苏高考不会出现“减招”问题,高考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
如何看待湖北,江苏等地高考招生指标大量调出以支援中西部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相关通知及公布的《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江苏等12个省份需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当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
高考临近,考生和家长们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然而,一则关于“跨省生源计划调控”的消息,让部分考生和家长感到不安。据悉,包括江苏、湖北等12省份将向10个中西部省份调出16万招生计划,其中江苏和湖北各调出8万个。这一消息在高考前掀起了风暴。江苏考生们纷纷表示不解和不满。
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生源计划总数为16万,其中湖北省调出最多,达4万;江苏其次,达8万。
这个当然是有意见的了。都说江苏省经济实力很强,理应让让中西部。又是一桩“你弱你有理”的圣母婊情怀。乍一看经济实力强和教育恐怕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吧?但是细细分析下则不然。首先有经济基础,才有资源去获得一份好的教育。孩子得到了好的教育才能够考到好的分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