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校招生套路
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有办法让不够本科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骗取钱财。凭借“定向招生”诈骗: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所谓“定向费”。
名师“名不副实”有些教育机构在招生简章上说学校课程是由某某名师讲课,可是当你报了名,实际到学校上了课,你才发现所谓的名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的甚至根本就没什么教师资历。所以大家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不要轻易相信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者贴吧论坛调查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网上声称能现场帮忙看学校的服务存在真实案例,但需警惕诈骗风险。关于这类服务的真实性,需分情况看待。部分机构确实有线下考察业务,通常与教育咨询、择校服务挂钩,例如通过拍摄实地环境、核实招生简章等方式提供服务。但市场也存在虚构资源诱导消费的骗局,特别是主动联系家长收取定金却不兑现承诺的类型。
高考后这八大诈骗套路需谨慎,学生们该如何辨别诈骗套路?
杜绝冒充 有人提前冒充提前录取批次招生办给考生打电话交学费,还有人说可以改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高考是网上阅卷,改分是属于犯罪的,是要坐牢的,如果考生对我们自己的分数有疑问,可以通过官方的渠道进行复卷查询的,还有人说可以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冒充助学贷款的工作人员。
收费陷阱:正规中介不会在你入职前收取高额费用。如果中介以介绍费、押金、建档费等各种名目要求你提前交钱,应坚决拒绝。同时,对于声称可以“内推”到好单位但要收取不菲费用的中介,也要保持警惕,这很可能是骗局。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证件保管:求职时不要轻易把身份证、毕业证等原件交给对方。
诈骗套路一:骗子会假冒成招生人员,带着宣传资料寻找考生和家长,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大学,就会听从对方的意见。取得信任后,骗子就会让他先交钱,这样才有机会被学校录取。
识别高考诈骗套路 保送上名校 有些不法分子制作假证件,假借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谎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等可保送学生上名牌大学,以此诈骗钱财。警方提醒:对于高校招收保送生,教育部门有明确规定,不符合条件者根本不可能获得保送资格。
注意辅导高考填报志愿骗局
“性格测评系统”高考录取骗局套路:专业兴趣可通过免费测评工具或自我分析确定高考录取骗局套路,非填报核心依据。“时间紧迫”:高考分数公布后到填报截止通常有数天至一周时间高考录取骗局套路,足够家长和考生研究规则。如何避免受骗:拒绝情绪化消费:警惕以“案例渲染”“限时优惠”为手段的推销,保持理性判断。
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获得内部指标 骗局描述: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或省级招办工作人员,声称有内部指标,只要肯花钱,分数不够也能进入重点高校。高考录取骗局套路他们甚至谎称这些指标是留给某位领导的子女,现在用不上,所以拿出来卖。真相揭示:招生录取工作由计算机根据考生的分数及志愿进行投档,不受任何人为操纵。
防范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要认清主办机构,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以官方公布的政策和信息为准。出国留学骗局 案例:赵先生为高考录取骗局套路了让儿子出国留学,托熟人为其申请国外大学并办理手续,支付劳务费后找不到对方。
“内部关系”骗局 不法分子和中介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校友”“合作伙伴”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他们利用考生和家长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以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来实施诈骗。
在高考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过程中,家长和考生需高度警惕以下六大骗局,以免上当受骗:骗局一:低分能“跳档”录取 不法分子发布虚假消息,声称能够让分数未达到投档线的考生录取到更高层次的院校。然而,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凡是没到投档线的,无法提档。
高考网上阅卷安全性高,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改分可能。“专家”指导填报志愿骗局:伪装“权威专家”,以掌握内部大数据为由指导志愿填报并收取高额费用。各级教育部门未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志愿指导,选咨询机构要核实资质。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或炮制钓鱼网站,附缴费通知,诱骗考生打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