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万复读生,录取率却极低!这个省高考“内卷”有多严重?
要问高考内卷最严重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的省份是哪一个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那么一定是河南省无疑。据统计,河南省2021年的高考考生高达125万人(包含高职单招),这个数据占到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河南省已经连续七年成为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

河南省高考“内卷”现象极为严重。河南省2021年的高考考生人数高达125万,占全国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且连续七年成为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在这庞大的考生群体中,有40多万是复读生,占比极高,相当于每3个考生中就有1个是复读生。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了河南省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
学历竞争加剧:内卷的直接表现高考竞争白热化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其中复读生超200万,河南省复读生占比高达40.37%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2021年复读生达187万,创历史新高。高考题目难度逐年提升,例如2023年北京高考数学被考生称为“近几年最难”,反映应试压力向高难度倾斜。
河南的考生基数与资源矛盾最突出。2025年考生103万,居全国第一,复读生占比30%-40%,985录取率仅4%,处于全国垫底位置。省内仅1所211高校,600分以上考生超5万,但优质高校名额少,部分高分考生可能无缘211。江苏面临中考分流与家长焦虑双重压力。
二是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1335万人,复读生占比近40%,约500万,河南等省份复读生比例超30%,形成“复读生增多→分数线提高→更多考生被迫复读”的恶性循环。本科录取率仅35%,880万考生无缘本科,复读生要和应届生争夺有限名额,高分复读生还会进一步推高录取门槛。
985高校给各省的招生名额
1、5高校给各省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的招生名额因学校、专业和年份而异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河南高考录取名额分配:重庆大学:2025年本科普通批在30个省市(海南无计划)共投放招生计划5119人。其中,在重庆招生人数最多,达到1557人。中南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总规模扩增至8845人,增量计划重点向中西部、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和高考人口增速快的省份倾斜。
2、年情况河北省985高校录取率约2% - 45%,录取人数预计9700 - 10143人(统考报名人数64万 - 88万人)。
3、年部分985高校在陕西的招生计划如下:西安交通大学:总计划5550人,其中在陕西招1345人,占比22%。新增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领域名额,包含高校专项255人、国家专项405人。西北工业大学:总计划4192人,在陕西招853人,其中普通类753人。
河南分配生名额是怎么定的
1、通常情况下,接收分配生的学校招生计划的60%与当年有学籍的应届生人数的比例,再乘以学校符合条件的总报考人数的80%,即可得出分配生名额。具体计算方法为:分配生总额的60%等于总名额的一半,举例来说,今年参加中招报名的考生有6万人,分配生总额为1万人,因此分配生名额为1万60%=6000个。
2、河南南阳的分配生制度,又称为指标生政策,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中招考试招生名额会根据各县市区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扣除录取生名额后,分配给各个初中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初中都有一定的名额分配给优秀学生,从而激励初中学校重视教学质量。
3、法律分析:一般一个县有多少当兵的名额还是按照镇的,兵员优秀的地区,名额就多一些,反之相同级别的单位名额就会少点。一般来说一个县区级市一年名额几百人不等,多的5,6百左右,少的2,3百左右。这就要看地区兵员质量怎么样了。山东,河南就是两个兵源大省,每年占征兵数的20%。
为什么河南高考录取分数线那么高
1、为了增加进入外省高校的机会,河南考生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从而导致河南的高考分数整体偏高。
2、河南的分数线之所以那么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生规模庞大: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高考报名人数众多。例如,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36万人,占全国总量的3%。庞大的考生群体使得河南高考竞争异常激烈,有限的高校招生名额无法满足所有考生的需求,进而推高了分数线。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相对处于劣势,这使得河南考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取进入理想的大学。综上所述,河南高招分数线高于其他省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教育体系中的某些问题以及考生和家长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无奈与挑战。
河南大学书记:以后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名额
河南大学书记卢克平建议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名额,这一提议旨在促进高考公平,尤其为河南等高考大省考生争取更合理的升学机会,具有合理性且值得支持。当前高考招生公平性争议的核心背景高考对个人与家庭的重要性:高考被视为扭转人生轨迹的关键机会,关乎个人发展及家族命运。
改革勇气不足:高考招生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既得利益者可能反对,而改革推动者需承担政治风险。例如,01年山东考生联名状告招生不公,虽引发关注,但最终以各地自主命题规避问题,未触及核心矛盾。类似地,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在退休前才提出按人数分配名额的建议,反映改革者面临的压力。
事件核心矛盾: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域性失衡龙子湖大学城事件被重新提及,直接导火索是河南高考考生面临的极端竞争压力与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对比。
按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公平吗?我认为有些不公平。不同地区的教学质量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教学文化差异,比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教学质量就比甘肃、西藏的教学质量好得多。教学质量和人口素质差异决定了高校不可能按照人口比例平均分配招生名额。
在中国,高考录取各省名额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教育部会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招生计划,这一计划会根据各省的高考人数和高等院校的招生需求来分配。具体而言,每个省份根据其高考人数占全国的比例,以及高等院校在该省的招生需求,来确定其招生计划的比例。
具体的名额分配方案可以根据每年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建议你参考相关的招生政策或咨询河南省教育厅或相关高校的招生办公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